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怀素再世一代书圣

    雄健、遵劲庄凝,挟有“风霜雷电之气”的粗重硬朗,工整茂密的风格不见了,而呈现出来的是”朴拙圆满、浑若天成“的工楷,一扫六朝习气,这与他书写的内容不是字屏,而是佛经有关,也体现了他心如止水、疏于功利的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4441107.html
  • 一路风霜朝天阙!

    ,神态各异。但见师父目光慈祥,心如止水,起伏有致,大义凛然,颇具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”的英雄气概。尤可赞叹者,是三位护法师兄。他们此番行程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是体力、毅力、耐力、魄力,更是心力、忍力、信力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3675969.html
  • 天津书画名家叶大海:学生是老师的佛

    学生引领到一个相关领域的高级殿堂;第三,以身作则,教育学生做人,要刻苦钻研,在要求学生的同时,自己要先做到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,就是用刻苦的精神影响他们,告诫他们要不骄不躁,画画的时候要心如止水,去除...

    佚名

    |华人佛教|众生|书画家|叶大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2/13235395253.html
  • 无始无明之贪爱色欲

    笑,心里想著:“可能是这女孩对我有意思哦!是不是在打PASS给我呀!可能是,不然她那笑声为什么充满撒娇的嗲声,没错,对啦!”柳君竟自作多情,误认少妇看上他了,于是本来心如止水的境界,便又激起了一阵阵...

    无著虚风

    |戒淫|淫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047275305.html
  • 佛教御心术与养生

    佛教认为,人心如猿猴,四处攀缘,妄念纷飞;御心如牧牛,须时时看护,以免犯人苗稼。释迦牟尼佛是烦恼全断,举止安祥,心如止水,所以被当时人尊为佛陀(觉者)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。他说法四十五年,传下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747757.html
  • 禅宗思想与盛唐诗歌的“唯在兴趣”

    所谓成佛不过就是“明心见性”。那么,如何才能“明心见性”呢?慧能提出了“一行三昧”的禅修方式,即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;而所谓“无念”并非心如止水,而是“念念不住,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念念相续,...

    胡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05156254.html
  • 龙山宝塔与禅寺

    于风浪之中,说不尽的惊涛险恶,是感到烦恼苦闷的一大因缘。如何才能处变不惊,心平如水,只有依靠“定”力,心定才能不会发慌。佛家讲;“精勤修习”,即心如止水,对世间生法无相,映知了了,心态就平衡静之。佛教...

    凌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0966788.html
  • 十不二门的生态意蕴(一)

    获得精神世界的平衡、愉悦,就必须努力营造生态上的平衡。   2.内外不二门。色心不二门启示我们生态平衡是人们精神平衡的基本条件,有些人却不以为然,以外外界无论如何汹涌,自己都能心如止水明镜一般。事实...

    韩焕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2367786.html
  • 爱国名僧巨赞

    宣传推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、培养佛学人才,做了大量工作。   十年动乱中,巨赞法师被莫须有地诬以“现行反革命”罪,被捕入狱,长达七年之久,但他心如止水,志如磐石。1975年重回佛门,有诗言志:“不...

    郁家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1084118.html
  • 修行人的本分——达摩四行观

    心如止水,如果忽然骤起波涛,谁也都莫可奈何!别以为心如止水就到了,所谓:“户枢不蠹,流水不腐”,止水不动会发臭的。有人在山顶上住洞闭关,一下山来,受到凡尘外境的诱惑,那在山顶上一味清静一下就垮了,这些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修行|禅宗|菩萨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410457326.html